close
          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詞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並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並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推其致亂之由,殆始於桓、靈二帝。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作事不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禦溫德殿。方陞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梁上飛將下來,蟠於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須臾,蛇不見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浪捲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雞化雄。六月朔,黑氣十餘丈,飛入溫德殿中。秋七月,有虹見於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一端。 帝下詔問群臣以災異之由,議郎蔡邕上疏,以為蜺墮雞化,乃婦寺幹政之所致,言頗切直。帝覽奏歎息,因起更衣。曹節在後竊視,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於罪,放歸田裏。後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候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帝尊信張讓,呼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時鉅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張角,一名張寶,一名張梁。那張角本是個不第秀才。因入山採藥,遇一老人,碧眼童顏,手執藜杖,喚角至一洞中,以天書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術。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角拜問姓名。老人曰:「吾乃南華老仙也。」言訖,化陣清風而去。 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號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內,疫氣流行,張角散施符水,為人治病,自稱大賢良師。角有徒弟五百餘人,雲遊四方,皆能書符念咒。次後徒眾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稱為將軍。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又雲「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書「甲子」二字於家中大門上。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賢良師張角名字。角遣其黨馬元義,暗齎金帛,結交中涓封諝,以為內應。角與二弟商議曰:「至難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順,若不乘勢取天下 廬山飯店,誠為可惜。」遂一面私造黃旗,約期舉事;一面使弟子唐州,馳書報封諝。唐州乃逕赴省中告變。帝召大將軍何進調兵擒馬元義,斬之;次收封諝等一干人下獄。 張角聞知事露,星夜舉兵,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申言於眾曰:「今漢運將終,大聖人出﹔汝等皆宜順從天意,以槳太平。」四方百姓,裹黃巾從張角反者,四五十萬。賊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何進奏帝火速降詔,令各處備禦,討賊立功;一面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雋,各引精兵,分三路討之。 且說張角一軍,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劉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漢魯恭王之後也;當時聞得賊兵將至,召校尉鄒靖計議。靖曰:「賊兵眾,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軍應敵。」劉焉然其說,隨即出榜招募義兵。榜文行到涿縣,乃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 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脣若塗脂;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昔劉勝之子劉貞,漢武時封涿鹿亭侯,後坐酬金失侯,因此遺這一枝在涿縣。玄德祖劉雄,父劉弘。弘曾舉孝廉,亦嘗作吏,早喪。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蓆為業。家住本縣樓桑村。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餘,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相者雲:「此家必出貴人。」 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叔父劉元起奇其言,曰:「此兒非常人也!」因見玄德家貧,常資給之。年十五歲,母使遊學,嘗師事鄭玄、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及劉焉發榜招軍時,玄德年己二十八歲矣。當日見了榜文,慨然長歎。隨後一人厲聲言曰:「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歎?」 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適纔見公看榜而歎,故此相問。」玄德曰:「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今聞黃巾倡亂,有志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故長歎耳。」飛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與同入村店中飲酒。 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 廬山溫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關,名羽,字壽長,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淩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雲長大喜。同到張飛莊上,共議大事。 飛曰:「吾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祭罷天地,復宰牛設酒,聚鄉中勇士,得三百餘人,就桃園中痛飲一醉。來日收拾軍器,但恨無馬匹可乘。 正思慮間,人報「有兩個客人,引一夥伴儅,趕一群馬,投莊上來。」玄德曰:「此天佑我也!」三人出莊迎接。原來二客乃中山大商:一名張世平,一名蘇雙,每年往北販馬,近因寇發而回。玄德請二人到莊,置酒管待,訴說欲討賊安民之意。二客大喜,願將良馬五十匹相送;又贈金銀 五百兩 ,鑌鐵一千斤,以資器用。玄德謝別二客,便命良匠打造雙股劍。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張飛造丈八點鋼矛。各置全身鎧甲。共聚鄉勇五百餘人,來見鄒靖。鄒靖引見太守劉焉。三人參見畢,各通姓名。玄德說起宗派,劉焉大喜,遂認玄德為姪。 不數日,人報黃巾賊將程遠志統兵五萬來犯涿郡。劉焉令鄒靖引玄德等三人,統兵五百,前去破敵。玄德等欣然領軍前進,直至大興山下,與賊相見。賊眾皆披發,以黃巾抹額。當下兩軍相對,玄德出馬,左有雲長,右有翼德,揚鞭大罵:“反國逆賊,何不早降!”程遠志大怒,遣副將鄧茂出戰。張飛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處,刺中鄧茂心窩,翻身落馬。程遠志見折了鄧茂,拍馬舞刀,直取張飛。雲長舞動大刀,縱馬飛迎。程遠志見了,早吃一驚,措手不及,被雲長刀起處,揮為兩段。後人有詩贊二人曰:英雄露穎在今朝,一試矛兮一試刀。初出便將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標。 眾賊見程遠志被斬,皆倒戈而走。玄德揮軍追趕,投降者不計其數,大勝而回。劉焉親自迎接,賞勞軍士。次日,接得青州太守龔景牒文,言黃巾賊圍城將陷,乞賜救援。劉焉與玄德商議。玄德曰:「備願往救之。」劉焉令鄒靖將兵五千,同玄德,關,張, 花蓮旅遊投青州來。賊眾見救軍至,分兵混戰。玄德兵寡不勝,退三十裏下寨。玄德謂關、張曰、「賊眾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勝。」乃分關公引一千軍伏山左,張飛引一千軍伏山右,鳴金為號,齊出接應。 次日,玄德與鄒靖,引軍鼓譟而進。賊眾迎戰,玄德引軍便退。賊眾乘勢追趕,方過山嶺,玄德軍中一齊鳴金,左右兩軍齊出,玄德麾軍回身復殺。三路夾攻,賊眾大潰。直趕至青州城下,太守龔景亦率民兵出城助戰。賊勢大敗,剿戮極多,遂解青州之圍。後人有詩讚玄德曰: 運籌決算有神功,二虎還須遜一龍。初出便能垂偉績,自應分鼎在孤窮。 龔景犒軍畢,鄒靖欲回。玄德曰:「近聞中郎將盧植與賊首張角戰於廣宗,備昔曾師事盧植,欲往助之。」於是鄒靖引軍自回,玄德與關、張引本部五百人投廣宗來。至盧植軍中,入帳施禮,具道來意。盧植大喜,留在帳前聽調。 時張角賊眾十五萬,植兵五萬,相拒於廣宗,未見勝負。植謂玄德曰:「我今圍賊在此,賊弟張梁,張寶在潁川,與皇甫嵩、朱雋對壘。汝可引本部人馬,我更助汝一千官軍,前去潁川打探消息,約期剿捕。」玄德領命,引軍星夜投潁川來。時皇甫嵩、朱雋領軍拒賊,賊戰不利,退入長社,依草結營。嵩與雋計曰:「賊依草結營,當用火攻之。」遂令軍士,每人束草一把,暗地埋伏。其夜大風忽起。二更以後,一齊縱火,嵩與雋各引兵攻擊賊寨,火燄張天,賊眾驚慌,馬不及鞍,人不及甲,四散奔走。殺到天明,張梁、張寶引敗殘軍士,奪路而走。 忽見一彪軍馬,盡打紅旗,當頭來到,截往去路。為首閃出一將,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為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操幼時,好遊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操有叔父,見操遊蕩無度,嘗怒之,言於曹嵩。嵩責操。操忽心生一計:見叔父來,詐倒於地,作中風之狀。叔父驚告嵩,嵩急視之,操故無恙。嵩曰:「叔言汝中風,今己愈乎?」操曰:「兒自來無此病;因失愛於叔父,故見罔耳。」嵩信其言。後叔父但言操過,嵩並不聽。因此,操得恣意放蕩。 時人有橋玄者,謂操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見操,言:「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許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見之,問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問,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操聞言大喜。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都尉。初到任,即 花蓮民宿設五色棒十餘條於縣之四門。有犯禁者,不避豪貴,皆責之。中常侍蹇碩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拏住,就棒責之。由是,內外莫敢犯者,威名頗震。後為頓丘令。因黃巾起,拜為騎都尉,引馬步軍五千,前來潁川助戰。正值張梁、張寶敗走,曹操攔住,大殺一陣,斬首萬餘級,奪得旗旛、金鼓馬匹極多。張梁、張寶死戰得脫。操見過皇甫嵩,朱雋,隨即引兵追襲張梁、張寶去了。 卻說玄德引關、張來潁川,聽得喊殺之聲,又望見火光燭天,急引兵來時,賊已敗散。玄德見皇甫嵩,朱雋,其道盧植之意。嵩曰:「張梁、張寶勢窮力乏,必投廣宗去依張角。玄德可即星夜往助。」 玄德領命,遂引兵復回。到得半路,只見一簇軍馬,護送一輛檻車,車中之囚,乃盧植也。玄德大驚,滾鞍下馬,問其緣故。植曰:「我圍張角,將次可破;因角用妖術,未能即勝。朝廷差黃門左豐前來體探,問我索取賄賂。我答曰:『軍糧尚缺,安有餘錢奉承天使?』左豐挾恨,回奏朝廷,說我高壘不戰,惰慢軍心;因此朝廷震怒,遣中郎將董卓來代將我兵,取我回京問罪。」 張飛聽罷,大怒,要斬護送軍人,以救盧植。玄德急止之曰:「朝廷自有公論,汝豈可造次?」軍士簇擁盧植去了。關公曰:「盧中郎已被逮,別人領兵,我等去無所依,不如且回涿郡。」玄德從其言,遂引軍北行。 行無二日,忽聞山後喊聲大震。玄德引關、張縱馬上高岡望之,見漢軍大敗,後面漫山塞野,黃巾蓋地而來,旗上大書「天公將軍」。玄德曰:「此張角也!可速戰!」 三人飛馬引軍而出。張角正殺敗董卓,乘勢趕來,忽遇三人衝殺,角軍大亂,敗走五十餘裏。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問三人現居何職。玄德曰:「白身。」卓甚輕之,不為禮。玄德出,張飛大怒曰:「我等親赴血戰,救了這廝,他卻如此無禮﹔若不殺之,難消我氣!」便要提刀入帳來殺董卓。正是: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盡誅世上負心人!畢竟董卓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解析】 這一回說明在漢桓、靈二帝期間,宦官與外戚連番爭權奪立, 造成政治腐敗,又發生天災不斷,民生彫敝,導致農民叛變事件。 叛變的農民團體之間,陣容最大的要屬太平道人張角, 所領導的黃巾黨之亂了。 幾十萬民信徒,從全國各地一齊發起暴動,打擊腐敗的朝廷,因而爆發了「黃巾之亂」。 朝廷無力壓制叛變事件,引來各地英雄豪傑的投入征戰。 為國家、為朝廷盡一份心力。首先登場的人物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 補充說明如下: ●漢桓、靈二 吉安民宿帝 第十一任皇帝漢桓帝(劉志) 第十二任皇帝漢靈帝(劉宏) ●外戚、宦官、士大夫 外戚:就是皇后皇太后的母家,說得通俗點就是皇親國戚。 宦官:在皇帝旁邊服侍的人。 士大夫:老百姓經過讀書考試做官。 外戚的代表人物:何進......。 宦官的代表人物:張讓......。 士大夫的代表人物:袁紹、曹操....。 西元159年, 第十一任皇帝漢桓帝(劉志)為了對抗外戚梁冀當權,不得已與五個宦官密謀採取行動,他知道面臨最大危險,生命和前途完全握在與謀的宦官之手。在密謀大計時,劉志曾把一位名單超的宦官,咬臂出血,作為盟誓。他跟宦官已擺脫了君臣名分,成為黑社會的弟兄。所以在殺掉梁冀併且把梁姓戚族全體屠殺了之後,劉志便把參與密謀的五個宦官,一齊封為一等侯爵(縣侯),又封另外八個宦官為二等侯爵(鄉侯)。  從此,宦官以正式政府官員身份出現,仗著眼劉志咬臂之盟,他們的家族和親友,也紛紛出任地方政府首長。這些新貴的出身跟宦官相同,行為也相同,幾乎除了貪汙和弄權外,什?都不知道,比外戚當權所表現的,還要惡劣。這使本來專門抨擊外戚的士大夫階層,受到更重大的傷害,他們憤怒地轉回頭來跟外戚聯合,把目標指向宦官。並且不像過去那樣,僅只在皇帝面前告狀而已。士大夫外戚聯合陣線,利用所能利用的政府權力,對宦官採取流血對抗。宦官自然予以同等強烈的反應,中國遂開始了第一次宦官時代。 士大夫跟宦官鬥爭中,宦官獲勝的機會較多,因為魔杖就在他們身旁。十二任皇帝劉宏比他的前任劉志更依靠宦官,他曾指著兩名惡名昭彰的宦官說:“張讓是我父,趙忠是我母。”不過宦官力量的基礎並不穩固,它全部寄託在皇帝的喜怒上,隨時有傾覆的危險。像陽球殺王甫父子,只要上奏章彈劾一下,皇帝答應審訊,就可達到目的。由此可看出宦官的權力,實在不足以使人驚慌失措。士大夫階層如果稍為講究一下方法,矯正宦官政治的弊端,比矯正外戚政治的弊端,要容易得多。可是士大夫領袖人物李膺、張儉、範滂之輩,使用的卻是一種不由分說的反宦官的狂熱,以致引起一六六年宦官對知識分子的大迫害和為期十八年之久的黨錮(褫奪公權並禁離故鄉),促使整個局勢糜爛。   雙方最後一次決鬥發生於一八九年,士大夫領袖之一的禁衛軍官袁紹跟外戚領袖大將軍何進結合,密謀鏟除宦官,何進的妹妹何太后堅不同意。於是,天下最愚蠢的陰謀詭計發生了,袁紹建議:密令駐屯在河東(山西夏縣)的大將董卓,統軍向洛陽進逼,揚言要肅清君側——討 花蓮住宿伐宦官,用以脅迫何太后。另一位禁衛軍官曹操反對,他說:“對付宦官,一個法官就行了。卻如此轉彎抹角,誘導叛變,恐怕能發不能收,天下從此大亂。”他的明智見解阻擋不住漿糊腦筋,蠢謀開始執行。宦官得到消息。把何進誘進皇宮砍頭。袁紹遂率領禁衛軍縱火焚燒宮門,攻入皇宮,對宦官作絕種性的屠殺,無論老幼,無論平常行為如何,同死刀下,有些倒楣的年紀較長的洛陽市民,因為沒有留胡須的緣故,被誤會是宦官,也遭到災禍。當袁紹攻入皇宮時,宦官張讓挾持著新即位的第十三任皇帝劉辯,突圍向北逃走,逃到黃河南岸小平津渡口,洛陽追兵趕到,張讓投黃河自盡。   中國第一次宦官時代,到此結束。宦官徹底失敗,但士大夫的勝利卻是悲慘的,董卓的刀子已架到他們的脖子上。 ●為何皇帝選擇宦官對抗外戚? 皇帝跟外戚鬥爭,必須獲得外力支援。沒有外力支援的皇帝,脆弱的程度跟普通人沒有分別。東漢政府第十任皇帝劉纘被外戚毒死,就是一個說明。皇帝想得到外力支援,有兩種方法,一是跟士大夫結合,一是跟宦官結合。但跟士大夫結合可能很少,因為皇帝與他們平常太過疏遠,而且也不知道誰是攀附外戚的走狗。唯一的一條路只有依靠宦官,別無其他選擇。 ●為何外戚會那麼猖獗狂傲? 東漢王朝皇族有一個重要的特徵,即皇帝的年齡都很小。除了開國皇帝劉秀跟他的兒子劉莊外,其他皇帝,屁股坐上寶座時,最大的只不過十八歲,最小的還抱在懷裏餵奶,這個現象使外戚政治的重演,不能避免。皇帝既然幼小,當母親的皇太后自然成為權力中心。 儒家學派意識形態和多妻的宮廷制度下,皇后很少跟別的男人接觸,倉促間掌握全國最高的權力,必須面臨著她十分陌生的政治行動,作最後決定,她的能力和心理狀態,都無法適應。猶如赤身露體忽然被拋到街上一樣,她恐慌而孤單,唯一可靠人物不是朝中大臣,因為她根本不認識他們,而是她平日可以常常見到的家屬,她沒有選擇,只有這些人她才相信能夠幫助她解決問題。    從上世紀(一)末葉,年僅十歲的第四任皇帝劉肇即位時,他的嫡母竇太后就依靠她的兄長竇憲。進入本世紀(二),一連串的娃娃皇帝出現,更加強這種趨向。第五任皇帝劉隆登極時只三個月,他的嫡母鄧太后依靠她的兄長鄧囗。第六任皇帝劉枯登極時只十三歲,他的伯母鄧太后繼續依靠她的兄長鄧囗。每一外戚,都是如此在政府中冒出來。   皇帝幼小是外戚政治的唯一基礎,所以外戚自己也盡力排斥年紀較長的繼承人,以造成非實行外戚政治不可的形勢。繼承人如果已經成年,皇太?花蓮民宿Z就無法掌握他,外戚就會失去魔杖,所以沒有一個外戚不堅持擁立幼兒。第六任皇帝劉祐死後,他的妻子閻皇后升為皇太后,她跟她的兄長閻顯決定摒除劉祐的親生兒子劉保,而立劉祐的堂弟劉懿。這是一樁駭人聽聞的反常措施,皇位不傳親子而傳堂弟。但一看年齡便可恍然大悟。劉保那年已十一歲,而劉懿才八個月,掌握八個月的嬰兒當然比掌握十一歲的少年,時間要久的多。 ●  為何外戚與宦官可以如此控制整個國家大事? 首先要從制度面來說明。在帝國制度的國家,採用世襲的繼承制度,就是父親死了,就由兒子繼承大統。即使兒子還很小如還在嬰兒的小孩,也可以當皇帝。這是何等的可笑、可悲……….。而且更奇怪的事是,這樣的制度竟然維持2200年之久(從秦朝到清朝共2200年)。老百姓是那麼的無辜、無奈………….. 就是因為這種世襲的繼承制度,即使白癡也一樣可以當皇帝。難怪,如果遇到有一點野心的皇太后,就會運用皇帝的年幼,掌握朝廷的一切大事,當然會重用自己家裡(娘家)的人當官,通常都是當很重要的官職如「何進」當國家的大將軍(相當於現代的三軍統帥)。這是常常造成國家動亂的主要原因……….. 有一天,當皇帝發覺不對,想要抓回自己的權力時,常常也只能求助宦官來幫忙,因為皇帝自己對官員的認識,幾乎完全不知道。就是因為這樣的惡性循環,外戚與宦官連番爭權奪立,造成政治腐敗,國家動亂不停止…………….. ●東漢皇帝表(含三國) 第一任皇帝漢光武帝(劉秀) 第二任皇帝漢明帝(劉莊) 第三任皇帝漢章帝(劉烜) 第四任皇帝漢和帝(劉肇) 第五任皇帝漢殤帝(劉隆) 第六任皇帝漢安帝(劉祐) 第七任皇帝漢少帝(劉懿) 第八任皇帝漢順帝(劉保) 第九任皇帝漢沖帝(劉炳) 第十任皇帝漢質帝(劉纘) 第十一任皇帝漢桓帝(劉志) 第十二任皇帝漢靈帝(劉宏) 第十三任皇帝漢少帝(劉辯) 第十四任皇帝漢獻帝(劉協) Eastern/Later Han 東漢 (25-220,計196年) 西元 年號 皇帝 備註 ---- ---- ---- ----- 25 建武 光武帝(劉秀,bc5-57)即位 56 中元 57 明帝(劉莊,29-75/76) 57 倭奴國王遣使至洛陽 58 永平 58 鄧禹(2-58)逝 64 甲子年 65 派蔡愔往天竺求佛典佛僧(65-67) 68 洛陽建白馬寺 75 章帝(劉[火且],57-88) 76 建初 77 班超(Pan Ch'ao, 32-102)扺東歐邊境 84 元和 87 章和 88 酒店經紀 和帝(劉肇,79-105) 89 永元 89 竇憲(-92)破北匈奴 92 [漢書]作者班固(32?-92)死獄中 100 許慎(58-147)著[說文解字] 105 元興 殤帝(劉隆,105-106) 105 宦官蔡倫(-121?)獻紙 106 延平 安帝(劉祜,-125) 107 永初 114 元初 120 永寧 121 建光 122 延光 124 甲子年 125 少帝(劉懿,-125) 即北鄉侯 125 順帝(劉保,-144) 126 永建 132 陽嘉 136 永和 139 張衡(78-139)逝,發明地震儀 142 漢安 144 建康 沖帝(劉炳,143-145) 145 永嘉 質帝(劉纘,138-146) 146 本初 桓帝(劉志,132-167) 147 梁太后(-150)攝政 147 建和 147 安息(伊郎)安世高至洛陽 150 和平 151 元嘉 153 永興 155 永壽 158 延熹 166 第一次黨錮之禍 167 永康 靈帝(劉宏,156-189) 167 月氏支婁伽讖至洛陽 168 建寧 169 第二次黨錮之禍 172 熹平 178 光和 184 甲子年 184 中平 184 黃巾之亂起 189 光熹 少帝(劉辯,175-189) 即弘農王 189 昭寧 何太后(-189)專政 189 永漢 189 中平 獻帝(劉協) 189 董卓(-192)擁獻帝 190 初平 194 興平 196 建安 曹操(155-220)挾獻帝自重 198 呂布(-198)被殺 200 官渡之役,曹操(155-220)破袁紹(-202) 200 鄭玄(127-200)逝 200 王充(27-100?)逝,著有[論衡] 207 劉備(162-223)三顧茅廬,請諸葛亮(181-234) 208 赤壁之戰,劉備(162-223)孫權(182-252)破曹操(155-220) 210 周瑜(175-210)逝 217 魯肅(172-217)逝 219 孫權(182-252)斬關羽(160?-219) 219 呂蒙(178-219)逝 220 延康 東漢(25-220)結束 Three Kingdoms 三國 (220-280,計61年) 【重點版本】 漢王「劉邦」擊敗項羽後,完全統一中國,他效法秦始皇(贏政)大帝的作法,改稱皇帝,建立「西漢王朝」,定都長安城(陝西西安)。 西漢王朝三位傑出的人物,即大將韓信、智囊張良(子房)、後勤總司令蕭何。韓信是故楚王國的一個窮苦的流浪?港式飲茶~,張良是故韓王國貴族的後裔,蕭何是故秦王朝縣政府的低級官員。 西漢王朝在西元○○年代滅亡,外戚王莽建立新王朝。但新王朝是一個短命政權,代之而起的是劉姓皇族的一員劉玄建立的玄漢王朝,而這個漢王朝也只有三年壽命(比項羽的西楚王國還少二年)。    最後,劉姓皇族更疏遠的一員「劉秀」,實際上他是一個平民,建立「東漢王朝」,定都洛陽城,中國再呈現大一統的雄姿。 到了東漢末年﹐因戰爭需要非常急迫,加上外戚與宦官相互專權,朝廷腐敗,在課捐雜稅和官員貪暴,以及地主剝削重重迫害之下,引起大規模的逃亡和民變。逃亡和民變又引起因勞力缺乏而產生的水災旱災蝗災。水災蝗災又引起農村破產,到處發生人吃人的可怕饑饉。政府中宦官跟士大夫正戰爭的如火如荼,朝政腐敗,沒有人關心那些在死亡中掙紮的農民。再加上連年災荒﹐老百姓的日子非常艱苦。農民為了生存,遂逐漸集結在一個標幟「黃巾」之下,希望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    建寧二年(西元184年),巨鹿人張角看到人民怨恨官府﹐便跟他的弟弟張梁、張寶在青州、幽州、徐州、冀州(現今的河北、河 南、山東、湖北、江蘇)等地﹐招收了四五十萬人﹐舉兵起義﹐一起殺向官府﹐聲勢非常浩大。    由於頭上都裹黃巾,我們稱他們為『黃巾賊』。 key-point1 東漢王朝,把全國分成十二州。 漢靈帝得到各地的報告﹐一面下令各地官軍準備討賊立功,一面又派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雋率領精兵﹐分三路攻打張角兄弟的黃巾賊。    ●中郎將:中郎將秦漢時即設有的官,為皇帝的侍衛、侍從官。官階位次於將軍。薪奉有二千石。 當張角領軍攻打到幽州邊界時﹐幽州太守劉焉連忙召集校尉鄒靖商討對策。鄒靖認為幽州兵少不能抵擋,建議寫榜文到各縣去招募兵馬。    ●校尉:漢置八校尉,掌管特種軍隊,保護皇宮的安全。漢制,一般軍隊中將軍以下的武官有校尉。 當榜文行到涿縣﹐引出三名英雄。就是劉備、張飛、關羽。 劉備﹐字玄德,因家裡貧寒﹐靠販麻鞋、織草蓆為生。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眼睛能看到耳朵,面如冠玉,唇若塗脂。其家的東南方向,有一顆大桑樹,高五丈餘,遙望一看如車蓋。有相者說:「此家必出貴人。」    張飛﹐字翼德﹐做賣酒、屠宰豬羊的生意。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關羽(關公)﹐字雲長﹐河東解良人,在家鄉因殺了惡霸﹐逃到外鄉避難。有九尺高﹐胸前長須飄飄﹐臉色好像紅棗一樣﹐長一雙丹鳳眼﹐兩條臥蠶眉﹐相貌非常威武雄偉。 台北港式飲茶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dcuwpufruo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